中视天成讯-11月下旬,笔者来到我市首批“幸福家园”试点村之一的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。村部大楼内,村党支部书记邓国坤、村委会主任郑瑞棋正与其他干部翻看《福建省村庄环境整治技术指南》等资料,讨论该村在“幸福家园”试点中,规划建设事宜。
“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缩小城乡差距,提高农民收入,让广大农民群众对‘幸福家园’的期盼更为高涨,试点工作的开展正是时候,大家干劲都很足。”郑瑞棋说,十八大闭幕以来,该村就召开了两次村民代表大会,向村民传达十八大精神,并收集了大家对本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。郑瑞棋手中的会议记录本上写着该村村民对“幸福家园”试点工作的建议:“下水道污水管排污要按照城市的标准建设,不能过几年就不能用了”,“在今后的建设中,一定要把高压线埋在地下,不仅美观,还比较安全”,“路灯要延伸到各个自然村”。
沁后村开通有该村至涵江的班次,8分钟一趟,候车点就在村部大楼前。当天,该村村民邓国章就在候车的间隙和其他几位村民一起来到村部,加入了讨论当中。邓国章说,近年来村里建了不少新房子,但还缺少规划,密密麻麻地挨在一起,采光和通风效果不好;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,卫生状况也不是很理想。希望能参照城里新式小区的建设,多做园林景观,引入物业管理,住得舒服,更要安全。
群众的诉求得到了具体的“回复”。当天,笔者在村部会议室看到一份《涵江区关于“幸福家园”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材料》,文中提到该区财政将落实安排若干资金,拟多方投资3.7亿多元支持沁后村的十多项建设,包括村主干道“白改黑”、新村住宅小区、引进旅游产业、兴建商贸市场、增设休闲场所、增强治安管理、保障卫生清洁等。“要建新村住宅小区是好事,但是经济条件有限的村民出不起建设费,该如何平衡?”在现场,一位姓蔡的村民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心。
“十八大报告中提出,城乡发展一体化中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,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。”“在试点工作开展中,村里将考虑参照城市经济适用房的做法,为本村经济较为困难的村民减轻新村建设的负担。”笔者和村干部现场作了一些解答。
由于村里企业众多,沁后村有外来务工人员6000多人。当天下午笔者从沁后村村部返回时,正值工厂下班时间。采访中,外来务工人员同样对该村的试点工作表示了支持和期待。来自江西赣州的李茂进在当地的一家鞋厂已工作了5年,目前已在医疗、社会保障、维权便民等方面享受到与该村户籍人口同等的待遇。他也希望沁后村在“幸福家园”试点工作中有大作为,让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到更多实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