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图为6月22日上午,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鸠林村的杨金梅、陈丽英赶到由正荣集团和本报联合主办的第62期《新闻沙龙》现场,代表5月28日海上获救的4名妇女,给枫亭镇渔民杨英明送上猪脚、线面等礼物,用当地最传统、最大的礼数,再次向救命恩人表示感谢。 本报记者 蔡昊摄
前天,本报《新闻沙龙》举办民风民俗教化专题。上月28日,在海上救起4名泉港女的枫亭渔民杨英明和被救的2名泉港女代表杨金梅、陈丽英应邀参加。在沙龙上,2名泉港女带着线面和猪脚,再次感谢杨英明的救命之恩。她们说,这是泉港沿海谢恩的最大礼数,是当地一个风俗。此情此景,让在场人都很受感染。
枫亭渔民杨英明海上救起4名泉港女,经本报今年6月1日见报后,在社会上反响热烈,也由此引发不少人对我市民风民俗的关注和热议。本报刊出后,泉州晚报也推出特别专题,以《莆田渔民救起泉港四妇女》的大标题和文字配发多张照片的大篇幅,详细报道妈祖故乡人义举。
传统的民风民俗如何焕发出时代的正能量?本期《新闻沙龙》将在近日刊出